魏玉立 / 文
政府大力推動3D列印,目前相關技術在醫療器材領域應用廣泛,衛生福利部正在研擬法規歸規範。對此,業者表示,為了協助醫療器材產業發展,希望衛福部制定專法,讓醫材成為半導體產業之後,臺灣經濟起飛的推手。
臺灣經濟又一新星 盼年底立法
臺灣醫材業從2002年至今有10%以上的成長,包括非侵入性、分子生物醫學、輔助器官、居家照顧、自我照顧,甚至材料混合分子生物科技等醫材紛紛推出,衛福部表示國內醫材產業發展快速,但目前沒有專法管理,食藥署希望能在年底前完成草案,盡快立法。
業者表示,醫材產業是最有希望遞補半導體,成為賺錢的產業,但近年的成長已經呈現遲緩,且面臨削價競爭的危機,例如血糖機都是免費贈送,廠商只能靠試劑賺錢;中階產業臺灣既缺乏品牌也沒通路,高階產品的技術又補上不來。業者表示,期待專法不是只有防弊,更要促進產業發展。
技術成熟助診斷 循食安模式立規範
工研院表示,3D列印技術發展快速,對醫師診斷有很大幫助,預估2017年醫師會大量使用3D列印醫材,2019年市場趨於成熟。隨著3D列印醫材、各式健康醫療軟體愈來愈普遍,美國最近就熱門討論各式app何時會列為醫材、如何快速上架到軟體市集,或民眾使用之後,會不會導致意外等。
面對醫療器材產業多面向的發展趨勢,學界建議以食安模式,建立醫療軟體管理機制,且愈來愈多民眾在手機下載醫療健康App,政府應建立從源頭追蹤的路徑。隨著各式新興醫材崛起,國內研發許多創新醫材,但政府審查觀點保守,產業界與政府應該加強溝通,建立完善產業發展環境。
最新政務官資訊請上1111政務官專區
(圖片引自ettoday新聞雲)
更多求職資訊請上1111職場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