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洗牌 企業搶才 兔年跳槽調查<<企業主新聞稿>>
企業展望兔年新氣象、紛紛大舉徵才!中華郵政本月宣布年後招聘千餘人、最低起薪27K;房仲業開出上千職缺、保障半年內月薪5萬;金融業釋出預估錄取率僅有2%的職缺,月薪上看5萬。金兔年景氣持續回溫,年關前後的企業搶才季,將為勞動市場帶來什麼規模的「人事大風吹」?招募哪些職務的人才居多? 根據1111人力銀行資料庫顯示,今(100)年1月上旬的工作機會,與去(99)年同期相較,職缺數成長了18.54%,其中又以民生服務業、百貨零售及傳產製造業的職缺成長幅度較高。 而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第一季有近7成6的企業徵才,平均徵才10人,主要徵求「業務貿易」、「生產製造」、「美容餐旅」。2成4徵才企業坦言今年第一季徵才人數將比後三季更多,主因是「企業擴編」、「因應年後轉職潮人員流動」、「因應近期業務量大增」。1成4更表示第一季徵才起薪將優於別季,以此招攬好人才上門。受訪企業能夠接受求職者的轉職頻率,平均為2年離職1次。3成2企業徵才時更會聯繫求職者前公司確認其經歷為真、或進一步了解前職表現。2成8企業在進用人才時會針對特定經歷的求職者設限,如「不用同業/競業轉職者」、「不用待過特定公司者(如:企業文化迥異、業界風評不佳)」、「不用曾被資遣者」。 1成9企業對於年後轉職潮造成員工流失感到很擔心,亦有4成4企業雖感擔心,但表示轉職潮已在預料之中。為降低年後員工離職比例,有3成5企業會祭出留才策略,包括「注重員工工作氣氛/士氣」、「完整升遷制度/員工職涯規劃」、「高獎金」等;但也有6成5的受訪企業不刻意留才。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張旭嵐分析,1111人力銀行資料庫工作機會,已連續13個月較去年同期成長,但成長率從去年的3成降為2成,預計過了今年第一季的徵才高峰後,職缺成長率將更加趨於緩和。 張旭嵐表示,網羅人才是企業延續命脈的基礎,人才搶奪戰也是企業之間另一種形式的競爭。企業欲在年後轉職潮中招「才」進「寶」,須建立符合自家企業文化的「選訓育用留」策略:透過徵才挑選適合人選、給予職前及在職專業訓練、培育符合企業文化、知人善任、惜才留才。徵才階段盡可能達到寧缺勿濫、以免不停花費時間訓練一再更替的新進人員,反增加人事成本。招攬人才入庫後,以分明賞罰及合理升遷制度留才、讓員工明瞭企業目標與前景更不可或缺。留住真正人才後,培育其作為中堅幹部、成為企業柱石,使企業永續經營。 日月光集團今年因應半導體產能增加,將進行擴廠計劃,行政副總林顯堂表示本年度有3000人的招募需求。目前第一季將大舉徵才700人,以工程人力為主,製程工程師的職缺佔比最多,其次還有管理師或儲備幹部等基層行政人員都將在第一季開缺。林顯堂表示,日月光針對績優員工,每個月會發放月薪20%到80%不等的業績獎金、年終初估至少10個月起跳,內部目前也正準備調薪,以績效較佳的員工為主要加薪對象。林顯堂表示半導體產業的工程人力需求極大,但目前人力多往北部發展;日月光本季大舉徵才歡迎優秀工程人才「根留南部、在地發展」。 神通資科人資處長黃蓀梅認為本季求職者不只量明顯增加、平均素質也有提升,因為這一季的求職者不只是應屆畢業生,也包含一些有相關產業工作經驗的轉職者。黃蓀梅也透露,對於2年內頻轉職的求職者會詳察是否定性或態度不佳,因此也會影響進用結果。黃蓀梅表示,神通資科今年徵才原因有二:一是因應業務量擴大、一是遞補被轉移的空缺人力,第一季徵才30人,以軟體工程師和系統分析師為主。 調查數據顯示,75.74%的受訪企業今年第一季有徵才需求,需求人數平均10人,24.16%的徵才企業坦言今年第一季徵才人數將高於之後的第二、三、四季,主因在於「企業擴編」(32.56%)、「因應年後轉職潮人員流動」(30.23%)、「因應近期業務量大增」(27.91%)。第一季有徵才的受訪企業,主要徵求的職缺為「業務貿易」(32.58%)、「生產製造」(18.54%)、「美容餐旅」(17.98%)。有14.04%的徵才企業透露,這一季徵才薪資確實會高於別季同職務的徵才起薪。 張旭嵐分析,過完春節領完年終的新年之初,是上班族轉職意願相對較高的時節,此時也有許多累積充足經驗的優秀人才蠢蠢欲「跳」,企業看準這波人才流動趨勢而加碼徵才,因此不乏企業將年後第一季視為「搶才季」。張旭嵐呼籲,企業搶才策略宜審慎評估其公平性,若單純以高薪搶才,不但可能引起其他部門或同職務員工的不平之鳴,新進人才亦可能在進入企業後,因發展空間受限或期待過高而萌生辭意。 年後轉職季是跳跳族的最愛,但對企業而言,怎樣的轉職頻率是可以接受的?受訪企業平均能接受的離職頻率上限為2年1次,其中又以1年離職1次(51.12%)的頻率為上限者最多。 面對職場跳跳族精彩的履歷及前職的豐功偉業,32.02%企業表示進用前會與求職者前公司聯繫,求證經歷及工作表現,(包含5.06%的徵才企業表示每次都會這麼作、3.36%常常求證、23.6%偶爾求證)。 張旭嵐表示,BQ的時代來臨,求職者對於個人形象以及口條能力的自我要求日益提升,求才為辦別求職者真正的專業能力及工作態度,向前公司查證經歷及打聽前職表現,已成人資趨勢,以便剔除包裝過剩或隱瞞汙點的求職者。唯獨要避免探聽與工作無關的私人隱私、或選才設限中帶有個人因素,否則導致用才偏頗,也會有損企業形象。 受訪企業更表示進用人才時,27.53%的企業會對求職者的經歷特別設限,前三名的情況為「不用同業/競業轉職者」(7.30%)、「不用待過特定公司者(如企業文化迥異、業界風評不佳)」(6.74%)、「不用曾被資遣者」(6.18%)。另72.47%進用人才都無設限。 張旭嵐也分析,超過7成2的企業進用人才不設限,充份落實就業服務法中「就業機會平等」的要求,是人資領域的一大躍進,值得肯定。而企業不用同業競業求職者,主要為避免商業機密爭議;不用特定公司求職者,乃反應出現今企業對企業文化概念越加重視,因此也會擔心轉職者的工作適應問題;而不用曾被資遣者,則考量求職者的工作態度爭議性。張旭嵐表示,企業在進用人才時設定「隱形門檻」,旨在避免誤用不適任者造成人事成本浪費,仍應回歸到求職者本質與能力,客觀評估,知人善任,避免因過多的預設立場而錯過「職場千里馬」! 對於年後可能湧現的轉職潮,企業主是否擔心人才流失?63.48%企業表示擔心,其中包括19.1%的企業表示確實很擔心,44.38%則表示固然擔心、但這是預料中的情形,另36.52%則表示不擔心。 為因應年後轉職潮,甚至有34.83%的企業備有留才策略,其中包括「注重員工工作氣氛/士氣」(38.71%)、「完整升遷制度/員工職涯規劃」(33.87%)、「高獎金」(24.19%)等。但65.17%的企業則坦言沒有留才策略。 張旭嵐指出,「人才為企業之本」,「企」業少了「人」就會停「止」,因而人才的運用與留用,近年來漸被企業重視。反觀求職端,以往多數上班族挑工作的前提是具體的薪資福利、但越來越多上班族重視辦公氣氛或企業文化。相對於此,企業留才策略的重心也逐漸從物質層面的薪水獎金等福利,轉移為營造和諧工作環境、增加向心力、提供完整培訓課程、輔導員工在職進修等方針。藉此讓優質人才感到自己被賦予長遠的期待,而非企業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