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大學新鮮人就業現況調查
前2年大學畢業者 2成8曾逢非自願失業 7成2無失業給付 近半待業中 僅3成2有正職工作 其中1成6遭減薪 9成2泛新鮮人有意申請企業實習 主要為累積經驗、專業、薪資 根據主計處的失業統計,3月失業率創下5.81%的新高,20-24歲的失業率更高達14.28%,然而青年族群真實的失業現況,卻比官方數據還要驚人!1111人力銀行針對在近兩年(96、97年)大專或大學畢業的泛新鮮人族群展開就業現況調查,近5成目前待業中,其餘1成9從事非典型雇用,僅3成2擁有正職工作,但其中也有1成6遭遇減薪/無薪假。2成8泛新鮮人畢業至今曾遭逢非自願性失業,其中7成2沒領到失業給付,近6成既沒領到失業給付、也沒領到資遣費。有鑒於此,教育部於今年畢業季前夕,端出的「大專生至企業實習方案」,協助泛新鮮人及準新鮮人就業,以避免青年失業情況進一步惡化,調查顯示高達9成2有申請資格的受訪者有參加意願,主要原因包括取得工作經驗、學習職務專業、以及賺得薪水。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兼發言人吳睿穎認為,未來一年的求職環境仍未出現復甦跡象,與白領和中高齡失業者相比,經歷與資源都略遜一籌的泛社會新鮮人,已成為求職市場弱勢中的弱勢!建議泛新鮮人利用『政府、學校與親友』等三方資源,透過『進修、實習、非典型工作』等三種形式,累積『實務技能、人脈網絡與學歷證照』等三大存摺,在競爭空前激烈的紅海中,開闢屬於自已的職場新藍海! 曾逢非自願失業 建築設計、商管財經學群最多 6成3無資遣費 『太新鮮』是否真的是企業裁員的優先考量?根據調查,近兩年(96、97年)畢業的大專新鮮人當中,高達27.97%曾遭逢非自願性失業,交叉分析可發現建築藝術學群、商管財經學群、理工資訊學群曾遭逢非自願性失業的比例最高。吳睿穎分析,「建築/房產、金融與資訊科技業」等行業受此波不景氣的衝擊最大,也突顯相關行業對於經驗的要求相對較高。 在曾遭逢非自願性失業的受訪者中,6成3沒拿到資遣費,更有7成2沒領到失業給付。分析沒拿到失業給付的主要原因包括:勞保投保年資不足(41.36%)、非典型僱用/企業未投保勞保(25.31%)、與公司不發離職證明(22.84%),還有2成2竟然表示不知道可以領。 吳睿穎認為,泛新鮮人沒拿到資遣費、不知有失業給付可領的比例偏高(根據1111人力銀行2月針對一般非自願失業者的調查,僅5成沒拿到資遣費、2成2沒請領失業給付),突顯泛新鮮人對於就業權利與法律有認知不足的問題,建議各大專院校開闢職涯相關的通識課程,除針對工作權益,彌補新鮮人與資方在法律知識方面的落差,更要讓初出茅廬的畢業生能學習適時捍衛自身權益。 吳睿穎也指出,日前立法通過將中高齡與身心障礙失業者的失業給付期間,自半年延長至9個月,反觀新鮮人因投保年資不足而無法請領的問題,透露出現行勞保制度的缺失,隨初次尋職的平均失業週數自去年9月的22.27週,逐月攀升至今年3月的35.92週,呼籲政府應省思社會福利的網絡,是否在新鮮人的經濟援助方面出現漏洞,以達到保障勞工權益的公平原則。 待業期 6成5啃老 6成未嘗試非典工作 3成4家人不接納 待業歲月是職涯重要的考驗期,究竟泛新鮮人在待業期間的情況如何?根據調查,去年與前年大學或大專畢業的新鮮人中,除9.78%「畢業即就業」沒有待業期外,高達2成1累積的待業期間在1年以上,整體平均為7.2個月;至於待業期間主要的經濟來源,在複選的情況下,高達65.16%以家人/父母為主,其次為過去的積蓄與投資獲利(48.29%)、兼差收入(18.66%)。另外高達34.43%在待業期間面臨家人「不能接納」的壓力。 吳睿穎強調,儘管部分泛新鮮人可做啃老族當過渡,不少泛新鮮人卻擔負一定的家庭經濟壓力,且「寄生」的生活方式不僅消磨意志與自信,更給新鮮人莫大的羞愧感與心理壓力,呼籲家人給予待業新鮮人正面思考的能量,鼓勵接觸人群、持續充電,千萬不要以『宅』待變。 然而,詢問泛新鮮人是否在待業期間被迫從事非典型工作?高達58.16%回答從未做過非典型工作,僅2成6曾在待業期間自願從事非典型工作。吳睿穎強調,「寧缺勿濫」的堅持並不適用於目前的求職市場中,「能屈能伸」的彈性反而有機會為自己開拓更大的空間!非典型工作雖然不夠穩定,卻仍可帶進收入、累積實務經驗值,「騎非典找正職」可謂最務實的過渡方式。 僅3成2有正職工作 平均月薪2萬6 其中1成6逢減薪 目前泛新鮮人就業情況如何?高達48.51%處於連非典型工作都沒有的待業狀態、19.06%為兼職、派遣等非典型工作者,僅32.43%擁有正職工作。而目前擁有正職工作的泛新鮮人中,平均月薪26,384元,但其中有1成6遭逢減薪/無薪假,平均減薪幅度為13%。 吳睿穎認為,泛新鮮人的薪資成本較低,因而減薪情況相對輕微;由此也透露出泛新鮮人要在景氣寒冬中保住飯碗,『彰顯價值比自貶身價』更重要,縮短進入狀況的時程、盡快展現績效表現,畢竟在不景氣的時刻,企業沒有耐性等待新鮮人慢熟! 參加方案 越新鮮越有意願 女比男有興趣 篩選機制受重視 人力需求疲軟造成近半的大專畢業泛新鮮人目前沒有正職工作,今年畢業季又將有13.3萬應屆畢業生進入求職市場,在就業市場來不及消化的情況下,勞委會估計將新增7.3萬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增加失業率0.66個百分點!為搶救泛新鮮人求職困境日益惡化的情形,教育部端出了「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提供35,100個名額,讓近3年(95-97學年度)畢業但待業中的大專畢業生到企業實習1年,每人月薪26,190元(本薪2.2萬元+勞健保與勞退金提撥4,190元),完全由政府埋單。 教育部的美意是否得到新鮮人的支持?根據調查,91.59%符合資格者(95、96、97學年度畢業者)有參加意願,主要原因包括取得工作經驗(78.06%)、學習職務專業(67.76%)、賺取薪水(49.18%)、想獲得續聘機會(35.1%)、以及了解職場文化(26.53%)。吳睿穎認為,企業實習不僅是景氣寒冬的避風港,更是絕佳的卡位跳板,為未來的正職機會鋪路,還可同時累積經驗、專業、人脈與薪資四項重要的職涯財富。 吳睿穎更針對新鮮人薪資作進一步分析,無正職工作泛新鮮人期望月薪平均為24,654元,有正職工作的泛新鮮人平均月薪則為26,384元,與實習方案提供的月薪相去不遠,在符合市場行情的狀況下,也是造成9成2符合資格新鮮人有意參加的主因之一。 進一步交叉分析可發現,畢業學年越新鮮、有參加意願的比例越高,突顯實習需求與職場經驗值的高度關連性,以及應屆畢業生「畢業即失業」的恐慌;在各體制的大專院校中,國立科大畢業生有參與意願的比例最高,表現出重視實務訓練的特性;在性別方面,男性有參與意願的比例略低於女性,吳睿穎認為,這突顯該方案忽略男性有當兵役期的考量。 爭職缺、少福利、期滿不續約 1成新鮮人不領情 至於不想參加方案的原因?在複選的情況下,『擔心申請者眾/搶不到職缺(48.89%)、實習非正職/無享有員工福利與權利(42.22%)、擔心企業期滿不續約(38.89%)、不知該如何申請(22.22%)、實習期限太短/學不到東西(21.11%)』名列前5項,也有16.67%表示有自信找到更好的工作。 吳睿穎認為,無參加意願的原因提供方案改進的方向,調查結果顯示「4%名額的篩選機制」成為泛新鮮人最關注的面向,畢竟競爭越激烈,對公平越要求!建議各校在企業職缺的審核上予與嚴格把關,以公正、公開的平臺進行媒合。另外,『給予實習生更全面的工作福利保障』、『提供續聘配套措/獎勵』也是政策可努力的方向。 為了解近3年大專/大學畢業泛新鮮人的就業情形、申請企業實行方案的意願,1111人力銀行特自4月17日至4月30日,以隨機抽樣、寄送網路問卷的方式展開調查,有效回收份數為1,332份,在95%的信心水準之下,誤差值為正負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