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裁員危險指數調查
1成2被裁不知原因 4成1沒領到資遣費 9成仍失業 6成擔心被裁員 媒體出版、資訊科技業危機指數最高 「妥當」三要素-公司穩+高配合、高業績 根據萬寶華最新的就業展望調查,臺灣今年在徵才高峰的第二季,就業展望淨值卻下探至-10%,較去年同期下跌31%,創下新低,全球排名倒數第四,在就業景氣持續疲軟的情況下,上班族也瀰漫一股人人自危的氛圍!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半年內曾遭裁員的受訪者中,竟有1成2不知被裁員的原因,4成1沒領到資遣費,高達9成還在找工作,而被裁員者的困境讓上班族建立起「飯碗恐不保」的高度危機意識:6成上班族表示擔心被裁員,其中又以媒體出版與資訊科技業的平均危險指數最高,而醫藥農牧業則是自覺危機指數最低的一群。至於問到自認飯碗穩當者原因為何?主要包括工作配合度高、公司經營穩定、工作表現佳/業績好。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兼發言人吳睿穎指出,雖然年後未如預期出現猛烈的裁員潮,且部分產業受益於大陸山寨經濟所引發的急單效應,無薪假情形趨於緩和,但急單效應有限,前景尚未明朗,失業人數持續攀升、幾乎要突破60萬大關,這場世紀之戰還沒結束!提醒上班族,在景氣寒流中『不進則退』,應保持在高度警覺的狀態,跳脫憂鬱、恐慌的負面情緒,『高調展實力、低調找機會』。 大風暴吹走飯碗! 3成2因組織調整 1成2因企業關門 主計處統計顯示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的人數,從去年9月的14.5萬人,一路飆升至今年1月的29.1萬人;反觀「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失業的人數,從去年9月的14.2萬人,一路下滑至今年1月的12.6萬人,可見『裁員』等非自願因素已成為上班族失去飯碗的主因!根據1111人力銀行針對半年內曾遭裁員受訪者所做的調查,也顯示『組織調整/編制異動(32.52%)』、『部門裁撤(16.26%)』、「公司倒閉(12.06%)」是公司告知的主要裁員理由,但仍有12.33%因不明原因而被裁員。 吳睿穎分析遭裁員者被告知的原因,雖然6成受制於企業整體運作(組織調整/異動32.52%、部門裁撒16.26%、公司倒閉12.06%),遠高於14.09%的個人因素(不適任7.86%、業績未達目標2.17%、未能配合工作調整1.76%、人際關係不佳0.95%、出勤狀況不佳0.81%、犯下大錯0.54%),但選擇具有發展性、永續經營的企業,也是避免職涯再次面臨裁員危機的必要能力。 吳睿穎提醒遭裁員的上班族要釐清被裁員的原因,可與主事者、主管、甚至處於第三者角色的同事懇談,分析出在可歸因於經營環境、不景氣等外部因素外,是否存在其他個人因素導致裁員結果。建議以理性勇敢的態度,面對『公司留他人而不留自己』的前因後果,才能避免在未來的職涯路上重蹈覆轍;裁員浪潮也突顯出『向上管理』的重要性,在裁員浪潮下的職場生存法則,「鋒芒畢露」絕對比「曖曖內含光」更加重要。 被裁員 3成2沒被預告也無資遣 2成3兼差維生 在資遣費與預告工資方面, 41.19%受訪者沒領到資遣費、48.37%沒有預告期/預告工資,高達32.11%既沒有預告期也沒有資遣費。吳睿穎指出,依據勞基法第十六條規定雇主依法終止勞動契約者,需給予預告期:繼續工作三個月以上一年未滿者,於十日前預告之。繼續工作一年以上三年未滿者,於二十日前預告之。、繼續工作三年以上者,於三十日前預告之。雇主未依前項規定期間預告而終止契約者,應給付預告期間之工資。勞工於接到前項預告後,為另謀工作得於工作時間請假外出。其請假時數,每星期不得超過二日之工作時間,請假期間之工資照給。相較於資遣費的發放,民眾對於預告期的權益較為陌生,成為企業降低裁員成本的漏洞。 吳睿穎認為,調查結果透露出法律所保障的理想,與現實仍有落差;讓勞資雙方在資遣爭議的協商資源上「盡量平衡」,是政府在非常時期需努力的方向。也提醒未受公平資遣待遇的勞工,在捍衛權益的同時,要保留資源、提升實力,以掌握下一份工作的機會,在就業冰河期『要求公平、不如要求機會;爭取勞工權益、不如提高個人競爭力。』 而半年內慘遭裁員的受訪者中,高達89.7%尚未找到新工作,其中40.03%邊領失業津貼邊積極找工作、23.26%靠兼差/打工維生,9.97%選擇暫離職場進修、也有9.82%規劃創業找出路。吳睿穎認為,『不要離職場太遠、太久』是求職者要絕對把握的原則,任何專業或技能都須經實務磨練,才會越磨越亮! 2成2自認被裁高危險群 平均61分 醫藥農牧業飯碗抓最牢 在裁員浪潮下,不僅被裁者飽受失去飯碗的痛楚,被留在原職場中的上班族,更因工作量加大、恐有下一波裁員的不確定性,而備感壓力!根據調查,上班族自認被公司裁員的危機指數平均為61分,落在「有點擔心被裁員」的區間。高達59.7%上班族擔心被裁,21.62%甚至表示非常擔心。 進一步以產業交叉分析可發現,媒體出版業與資訊科技業的自覺裁員危險指數最高。吳睿穎分析,媒體出版業所賴以維生的廣告量,受不景氣的衝擊尤大,加上媒體出版業工作者對趨勢的敏感度高,負面消息的擴散效應最易形成『人人自危』的氛圍;資訊科技業在出口市場急速萎縮後(臺灣2月份出口較去年同期下滑28%,乃連續第六個月出現下滑),可說是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雖目前有急單來到,能見度卻不明朗,廠商人資政策仍採取保守觀望的態度,多以短期派遣、短期工等彈性措施因應,因此科技人普遍存在恐有下一波裁員潮的疑慮。 自覺裁員危險指數最低的行業則是醫藥農牧業。吳睿穎分析,醫藥農牧業相對比較不受景氣波動的影響,且在老人化、生活壓力與日俱增的趨勢下,人力市場對於護士、老人照顧員、心理諮詢師等醫藥人員的需求將有增無減。農牧業近幾十年已成為無法在都市謀生或提早退休者的主要工作選擇,隨景氣持續低迷,從都市退出、轉而向農牧業找尋新的工作價值,將形成新趨勢。 擔心被裁比例隨公司規模遞增 危險指數-公司營運關聯大 調查也發現,擔心員工被裁員的比例,隨公司規模而遞增。吳睿穎分析,企業規模越大,越有調整的空間,做調動的規模與頻率也較大;決策者一聲令下,即便只裁1成員工,動輒超過百人,在恐慌心態下,員工危機意識相對較強。 分析上班族擔心被裁員的原因,以「公司近期營運不佳(45.27%)、產業前景岌岌可危(27.98%)、公司已有裁員規劃(27.57%)」等整體的環境因素為主,「已被減薪/放無薪假(24.69%)、個人資歷較淺(23.05%)、從事基層工具/取代性高(22.63%)」等個人因素則被列在後面。反觀自覺裁員危險程度不達60分的受訪者,不擔心的三大原因包括「工作配合度高(51.52%)」、「公司經營穩定(36.89%)」、「工作表現佳/業績好(32.32%)」。 吳睿穎分析,員工自覺的裁員危險指數,與「員工對公司營運前景的信心」有較大的關聯。企業營運瓶頸讓部分工作能力不差的上班族也產生不確定感。另一方面,在歷經農曆年前的裁員潮與人力盤點後,部分仍保有工作的上班族,認為公司已「裁無可裁」,對於保住飯碗有較大的信心。 吳睿穎也強調,即便大環境不佳,接受逆勢升遷、加薪者也大有人在。裁員危機當前,建議上班族跳脫「時不我予、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自怨自艾,以「亂世英雄」的正面期許、「不進則退」的謹慎態度,將裁員危機扭轉為個人轉機。 拒吃炒魷魚!6成4憂慮被裁者提升積極度 6成5寄履歷 擔心被裁員的上班族中,64.2%也在辦公室展現出積極的一面以避免被裁員。主要的作為包括提升個人工作績效/品質(64.74%)、主動加班/提高配合度(40.38%)、主動支援其他業務(30.13%)、配合人事調動(26.92%)、主動爭取任務或業績(25%)。 吳睿穎認為,提高績效、配合度、主動性是對抗裁員危機的正確方向,但能否產生具體成果才是關鍵。隨全民業務時代的來臨,創造個人產值,提高個人帶給公司的利潤,才能真正說服老闆『留下你很值得!』 對於可能發生的裁員危機,上班族也有不同的職涯規劃,65.43%已開啟/寄送網路履歷、26.75%請親友介紹工作、20.16%則是積極兼職賺外快,也有19.34%進修相關專業/考取證照。吳睿穎提醒,儘管裁員潮有舒緩的跡象,上班族仍不可掉以輕心,無論是轉職或兼職計畫都應低調進行,以不影響本務工作的表現為前提,在穩定中求發展。 為了解不景氣下上班族自覺被裁員的危險指數,1111人力銀行特自3月6日至3月19日以隨機抽樣、寄送網路問卷的方式展開調查,有效回收份數為1,476份,在95%信心水準之下,誤差值為正負2.55 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