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科大歌舞社 榮獲2024原住民族歌舞劇季軍和最佳勇士獎
慈濟科技大學HOHIYOUNG歌舞社榮獲全國原住民族歌舞劇競賽季軍。照: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慈濟科技大學HOHIYOUNG歌舞社,榮獲2024「活力.E起舞動」第22屆全國原住民族青少年及兒童母語歌謠暨歌舞劇競賽季軍,其中,資訊科技與管理系一年級學生潘亮志(太魯閣族)更拿下最佳勇士獎!劇情描述阿美族馬太鞍部落的婚喪、祭典、漁獵等重大活動,帶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歷史」、「神話」和「祭儀」四大主題。
特別的是,HOHIYOUNG歌舞社21人呈現的,並非熱鬧的唱歌、跳舞而已。劇名Mipalowad to serangawan no Pangcah Pipalofas,翻譯成阿美族語,就是「承擔?傳承」,再以awid來貫穿主軸。所謂的awid,正是阿美族男女的年齡階層制度,從十四、十五歲的青少年開始,接受嚴格體能與傳統技藝訓練。再依照長幼和生理發展分級,一起生活、工作與學習,團隊合作、凝聚共識,推動部落事務。
尤其,awid年齡階層擁有嚴格的分工制度,不論男女,都必須服從更高階層的指導(平均每二到五歲為一階層)。即使是獲得表揚或犯錯懲罰,同階層都得一起概括承受,既有助於阿美族的部落文化傳承,也讓青少年獲得同儕支持,相互鼓勵,尊重部落規範,更讓成年人承擔起教育子弟、延續族群使命的責任。
阿美族的部落文化傳承,讓青少年獲得同儕支持,更讓成年人承擔起教育子弟、延續族群使命的責任。照: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所以,即便平均年紀才20歲出頭的學生,就得裝嫩演出16歲的青少年,甚至,扮老詮釋60歲的耆老。護理科一年級學生黃紹謙(布農族)表示,得揣摩耆老講話的壓低聲線、放慢講話速度,還得克服心魔,千萬不能因為上臺緊張而急著講完臺詞。尤其,全阿美族語發音的演出,對自己來說,真的是高難度挑戰,只能先預錄臺詞,寫拼音、做記號,反覆聆聽,花了半個月才背完。
護理科二年級學生王芷萍(阿美族)表示,平常很少說族語,所以,不太能掌握臺詞意涵,更少了劇情想鋪陳的情感流露。透過田野調查,實際接觸和體驗部落生活後,再聽耆老當面訴說歷史,才有了更深刻的體會。獲得最佳勇士獎的資訊科技與管理系一年級學生潘亮志(太魯閣族)也表示,透過歌舞劇,終於見識到阿美族階層文化的細節,在在都蘊含敬老尊賢、傳承使命,更明白歌舞劇背後想呈現的文化底蘊。
其實,早在HOHIYOUNG歌舞社遠征臺北比賽前夕,社團指導老師陳菱筑特地請68歲的媽媽林靜江(Kawah Kaniw)來觀看演出,以部落長輩的角度來審視並微調,讓學生能更進入情境。沒想到,媽媽不但感動落淚,還忍不住拿起手機錄影,更打算轉傳、廣為分享,當下被女兒趕緊制止,千萬別先「劇透」!
HOHIYOUNG歌舞社指導老師陳菱筑表示,透過歌舞劇把部落原有的知識傳統與內涵,重新整理並轉化傳承。所以,特地在演出前夕,安排多次田野調查,讓學生跟著阿美族族人一起砍柴、生火、採集野菜等,親身體驗部落的日常生活,從中培養學生的認同感,更尊重不同族群的傳統多樣性。
慈濟科技大學資訊科技與管理系護理系阿美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