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護身障者30年 林勤妹院長:「總有一天我們都能走出去」
幼安教養院的理念是相信並實現「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圖:取自私立幼安教養院粉絲團
「許多人認為,身障者永遠是手心朝上在要求施予,其實不是如此。」幼安教養院自1993年立案至今已默默耕耘30年,這是院長兼創辦人林勤妹女士在訪問中不斷重複的一句話。她說,身障者像龜兔賽跑的烏龜,每一隻都有爬到終點、贏得比賽的可能性,而她要坐那個永遠相信他們的人。
創建初始
幼安教養院與林院長的故事緣起於1992年,當年林院長有感於母親過往的善心,毅然決然租下舊廠房,創立最初的幼安教養院。但萬事起頭難,想要立案成為合法的機構,對於資金跟房舍、編制都有規定,所幸林院長堅持己念,最終於隔年的5月20日正式創立幼安教養院。
談及當年的困難點,林院長表示其實最讓她感到「困難」的是人,早期社會因為缺乏對身障者的了解,民眾往往會做出排斥的反應。林院長回憶當年帶身障孩子們去醫院看病的情況,「我們一坐下去,旁邊整排的人都站起來走掉了,他們怕會傳染。」她無奈的表示,其實到現在偶爾還是會遇到這樣的狀況,不過隨著政府與各家社福機構大力宣導正確觀念,情況還是有在好轉。
兩坪的人生
林院長說起她接手的第一個身障孩子,至今記憶猶新,也讓她對當時身障者處境真實的發出質疑。「那個身障孩子,他媽媽需要工作,沒辦法提供更多,兩坪大的房間、一條水管,如果不介入,可能就是他的一輩子。」林院長說之所以要教養身障者,就是讓他們避免只能「活著」而沒有其他自由與保障。
在幼安,每個工作人員都相信所有生命皆能活得精采,林院長說其實不只是身障者,面對臥床或是坐輪椅的老人家也是同樣道理,「不管是身障者或是坐輪椅的老人家,其實都是需要陪伴與相信。」只要還能走能動,人生就還有無限的可能。
他們的生活
在幼安教養院會將身障者依照能力、心智年齡等狀況分成啟能組與訓育組,讓每一位身障者都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大範圍中去練習自主生活。輕微障礙的能去完整生活技能、甚至可以訓練職能,接軌職場;而較為嚴重的身障者也會有教保員帶領,去做任何他能離能完成的事情。
教保員就像是所有身障者的老師,需要依照情況,透過口頭教導或是手把手帶領著身障孩子經歷每一天的生活。林院長表示,其實這些教保員中很多不是相關科系畢業,只要有愛心、有面對這些身障孩子們的包容力與關懷態度,幼安教養院都會有相關的入職訓練,不定期還會有國外機構實習的機會。
愛的種子
與身障者並肩同行的30年裡,林院長一直保持著感恩的心態,她感念道如果缺少一路上參與的任何一個人,幼安都不會是今天的幼安,並說不管是大小企業或是善心人事,幼安在教養的旅途中遇到許多好心人,她跟眾多幼安教養的夥伴,也從身障者及鼓勵他們的人身上學到很多、收穫很多。
林院長分享採訪當天剛發生的小故事,她說幼安教養院曾經照顧過一位自閉癥的孩童,短短一年時間就成功幫助孩子回到特教體系,而這位孩子的父親今日帶來好消息,他的孩子攻讀美國大學音樂相關碩士,特意請父親在中秋節之前,將音樂演出費用帶來給幼安教養院。林院長笑笑說這些回饋並不是她設立幼安的初衷,卻會是她堅持下去的原因,「就像是種下一顆愛的種子,不知道會不會發芽,但還是要去做。」
社福機構的現實困難點
在最後,林院長想透過訪問向社會大眾說明,其實很多的社福機構並不會受到政府的大力補助,需要幫助的人遠超過想像。光是幼安教養院就有116位身障者是需要全天待在機構中生活,而又有70位左右是沒有家人手足可以支持的,在身障者可以學成自主生活前,所有支出只能靠院方維持,社福機構的資源十分缺乏。
而林院長也強調,幼安教養院有助養人的機制可以幫助機構收穫更多的資源與資金,但她更希望民眾能加入教養志工的行列,用時間跟耐心讓更多的身障者自己站起來,走完自己的人生。她相信並鼓勵所有身障者「總有一天我們都能走出去,都能過自己的人生。」
幼安教養院會工作甘苦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