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休三日沙盤推演「三大模式」 創造勞資互利雙贏
4天工作制的工時革命衝擊企業的傳統思維。示意圖:取自123RF
周休三日話題持續發酵,有人認為可仿效冰島、英國、西班牙、德國、比利時、瑞典、愛爾蘭、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試行方式。臺灣企業端則認為周休二日、一例一休已對產業帶來不少傷害。若再實施周休三日,將造成生產力嚴重下降、經營成本增加的嚴重後果。探究企業擔憂來自於「工時」、「薪資」兩大主因。若要實施,制定因地制宜的彈性對策才能減免衝擊,這也是政府、產業必須攜手合作的課題之一。
根據國外的討論及過去經驗發現,周休三日主要有三種模式:
一、工作4天、薪資不變;這方式相信是目前勞方心目中最理想也是最期盼的一種。不過,對企業的影響及衝擊也最大,實施前得有周延的計畫及配套措施。
二、工作4天、薪資調整:因應一周總工作減少的時數,依比例來調整薪資。這也是部分日本企業採用的方式。
三、工作4天,但總工時沒減少,而是分攤到另外4天的,且維持原本薪資:該方式是總工時不變,衝擊看來沒有第一項來得大。不過,原本1天8小時的工時延長,恐對員工是另一種負擔,也可能因工時延長導致工作效率的降低。
週休三日的工時革命,掀起「四天工作制」的風潮,挑戰了企業經營的傳統思維。其實,工時沒有絕對數字,周休三日促使企業更能聚焦於「工作效能」、「團隊凝聚力」、「幸福感」議題,透過改善流程、推升生產力,制定出合宜的工時,進而提升員工幸福感,才能創造勞資互利雙贏的環境。
延伸閱讀:
數值、經驗會說話!周休3日「4大優點」勞資大受益
#周休三日
周休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