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永續跨域協作與性別平權 中山大學辦「全球女科學家早餐會」
臺灣的GWB由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與中國化學會共同主辦。照:中山大學提供。
今年全球女科學家早餐會(Global Women’s Breakfast, 簡稱GWB)以「打破科學疆界」為年度主題,同時響應聯合國宣布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為「國際基礎科學促進永續發展年」,聚焦強化基礎科學在推展永續發展的重要性,全球共有74個國家舉行363場次參與,臺灣的GWB由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與中國化學會共同主辦,今(14)日在中山大學盛大召開。本次早餐會特別聚焦討論女性特質在推動永續發展及內在發展的關鍵角色,議程中也規劃了跨世代交流之分組討論,藉此促進性別平權。
由國際純化學和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發起的全球女科學家早餐會為全球化學界年度盛事。這次活動由中山大學鄭英耀校長與IUPAC的GWB 共同主席 Mary Garson開幕致詞揭開序幕,並由IUPAC傑出女性獎得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名譽教授邱美虹,首先針對基礎科學在促進永續發展中的重要性發表演講。規劃本次活動的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則以女性特質在推動永續發展及內在發展的關鍵角色為題進行分享,同時從五感的量子力學基礎,帶領與會者了解身體與環境在微觀的能量層級下,如何交互作用。王家蓁指出,人類平時在各自的領域中工作生活,往往在不知不覺中,設下許多無形的疆界,讓人類忘記彼此其實緊密相連,在地球母親的滋養化育下一體共生。
這次活動設計便是希望帶領與會者們「跨」越各種預設結界,因此議程中,規劃了跨科學與藝術人文、跨學科領域、跨產業、跨世代、跨性別,以及跨身體與環境的疆界等多元跨域議題的協作與交流活動。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以女性特質在推動永續發展及內在發展的關鍵角色為題分享。照:中山大學提供。
中央研究院化學所研究員許昭萍研究員表示,隨著時代的進步,雖然女性學子受教育的阻礙愈來越少,但隨著職級越高,女性參與的程度越低的「管漏現象」卻依然顯著。由於社會上對不同性別的期待不同,女性科學家在職涯發展的不同階段,需要面對的問題跟困難還是存在性別差距。有鑑於此,今年的早餐會首度啟動「吳嘉麗女化學家職涯發展獎助計畫」,並於議程中規劃了跨世代交流的分組討論,希望藉此促進學界的性別平權。
本次活動還特別規劃由中山大學劇藝系助理教授何怡璉帶領,並伴隨入圍第31屆金曲獎的知名音樂家大恭的現場音樂演出,讓與會者在山海之間聆聽自己與大地母親的聲音,感受與大自然的連結,跨越科學與藝術人文的界線。本活動同時邀請到國際知名NGO組織—內在發展目標聯盟(Inner Development Goals)的代表—來自瑞典的Gabriella Grusell以「由內而外的永續-內在發展促進永續發展目標實踐」(Sustainability from the Inside Out – Inner Development Enabling the SDGs)為題,分享永續發展的推動,為何應該回歸到每個人內在的轉變開始。本活動也邀請到臺灣港務公司高級研究員張紋英作為業界高階女性主管代表,分享在職場上推動永續發展的女性角色,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劉沂欣,針對跨域合作的溝通連結進行實務經驗分享,劉沂欣更以佛教中的八正道及「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分享合作的精義與訣竅。
本活動針對與會者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同理心、溝通協調能力、合作、對新事物或觀念保持開放心態、包容、謙虛、親和力、耐心、細心等人格特質在推動永續發展及內在發展上可望發揮關鍵作用。王家蓁也指出,這些特質雖然過去往往被歸類在女性特質,但實際上每個人都同時存在著剛性及柔性的特質,只是比例不同,大家不妨跳脫二元區分男性/女性特質的傳統刻板印象,並鼓勵讓能夠促進地球永續發展、所有生命萬物共生共榮的內在特質能夠盡情地揮灑彰顯。
>> 1111 TUN大學網
university.1111.com.tw/index.asp
>>科技島社群 Tech Nice
https://www.technice.com.tw/
>> 最新職訓補助課→點我
https://is.gd/axnylY
>> 1111家教網
tutor.1111.com.tw/
>> 工作新鮮事都在1111 IG
https://www.instagram.com/1111.com.tw/
>>知名大學聯合校徵
http://www.myqueenbquilts.com/campusr/
女科學GWB打破科學疆界基礎科學促進永續發展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