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钱包最新版本下载

追思臺師大教育系楊深坑教授 終身國家講座的教改遺願

民國109年12月13日楊深坑老師向醫(yī)院請假協(xié)助博士生劉育志完成論文口試(最後一位口考的博士生)。圖:臺師大提供

 

教育部第一位終身國家講座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名譽教授楊深坑老師,去年8月逝世,享壽76歲。楊老師不但是學術巨人、生命鬥士,更是關愛學生的身教典範,桃李滿天下,其門生故舊及親人於今年1月15日齊聚追思紀念會,教育部前部長吳清基更代表頒發(fā)教育部專業(yè)獎章表揚。

 

楊深坑生於民國35年,逝世於民國110年,他用了四年公費生公帑,在教育界服務44年。他深知納稅人的辛苦,自民國58年從臺師大教育系結業(yè)後,在國中教書一年後,民國61年遠赴希臘雅典大學直攻博士學位。

 

當時,他跟一般國中生一樣,只懂αβγθ四個希臘字母,就開始他長達六年的博士留學生涯。他在民國67年4月25日以「孔子和亞里斯多德倫理思想上的中道」獲得希臘國家哲學博士,曾榮獲希臘報紙報導。

 

民國67年獲臺師大教研所聘為國科會獎助的歸國學人副教授。從此開啟了他43年的專業(yè)教書生涯。其中他在民國82年以「柏拉圖的美育思想研究」一書升上教授。於民國84年創(chuàng)立全世界第一個「比較教育研究所」於暨南大學。民國92年擔任中正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首創(chuàng)每月一次全院教授學術研習會,民國96年擔任中正大學副校長。

 

他在44年教育生涯中,在研究上曾獲國科會四次傑出獎,十次甲種獎,自民國78年每年獲國科會及科技部的專案研究,並於民國80年獲教育部學術著作獎。民國82、91年兩度獲得中華民國教育學術團體聯(lián)合年會木鐸獎,民國86-88年獲得教育部第一屆國家講座獎,民國89-91年獲第四屆教育部終身國家講座獎。民國92年以「科學理論與教育學發(fā)展」一書獲得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民國92-96年擔任中正大學講座教授,民國91-105擔任臺師大教育系講座教授。

 

民國81-84年擔任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會長,民國105年創(chuàng)立「臺灣教育哲學會」擔任理事長。民國87-100年擔任教育部人文及社會類兼任顧問。民國99-100年任「國家教育研究院」顧問。民國87-90年任香港教育學院外審委員、亞太比較教育學會副主席。

 

教育學系名譽教授楊深坑老師。圖:臺師大提供


身教典範發(fā)揮教育大愛 抱病向醫(yī)院請假 只為博士生口試論文。臺師大校長吳正己致詞表示,臺灣師大不僅是國內頂尖大學之一,在國際上也享有聲譽,而一所大學之所以偉大,也是因為出了許多大師級老師,尤其楊深坑老師在國家教育學術的貢獻良多,令人敬仰及傳誦。他對楊深坑最大的印象是「謙謙君子」,常常在研究室待到很晚,雖然人已離世,但感覺身影仍然存在校園之中。

 

前教育部長、臺師大教育系吳清基名譽教授回憶,楊深坑老師終身以教育為職志,從不為個人生活享受而費神。每週四晚上十點教完研究生下課後,常看到楊老師仍在研究室埋頭研究。他對學生的指導,恐怕很多指導教授都難望其項背,每週五的「楊門學術研討會」,楊老師會邀集一些指導授課的學生參加研究討論,他從未缺席,指導教授敬業(yè)、樂業(yè)的精神,對學生是最好的身教與典範。

 

吳清基名譽教授表示,雖然楊老師在2014年發(fā)現(xiàn)身體有恙,必須住院治療,但在治療期間,仍然不忘對學生的教學與指導。他說,「我看到他抱病從臺大醫(yī)院請假,帶著氧氣筒到師大,為博士生做論文口試,自己可以辛苦一點,但不能讓學生學位完成受到影響,甚至在病危住院期間,因氣切不能口述授課,但他為了讓指導的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位,乃在床邊用筆談,指導學生論文的修改。這種為了學生的學位完成,而忘了自己生命的苦痛與病危,在杏壇芬芳中很少見,確為感人。」

 

前教育部次長楊國賜也在追思文集中,提到同一件事,感人至深,楊教授在他病危時,仍然為研究生的前途,毅然以堅決的態(tài)度向臺大醫(yī)院請假,民國109年12月13日出來,為他指導的研究生進行博士論文口試,以期研究生能順利完成博士學位,得以有機會至大學求職。當年楊教授經醫(yī)生同意後帶著兩組氧氣筒,由夫人和公子全程陪同,冒著生命危險,直奔教育系口試。深坑教授口試之餘,一再叮嚀和教導學生,愈是艱困,愈要創(chuàng)發(fā)生命鬥志,以展現(xiàn)生命美好的樂章,開拓生命的價值,也表現(xiàn)他的教育大愛精神,令人景仰。

 

楊深坑老師曾獲國科會及科技部五十餘次補助,去過五十幾國發(fā)表學術論文,其中包括古巴、巴西、阿根廷、秘魯、卡麥隆、馬爾他、南非等國內學者較少去的國家。他參與國際學術研討會之餘,也一定會來參觀其教育部、著名大學、中小學課堂,了解該國的教育制度、政策、實務等可供我國借鏡之處。

 

楊老師遺孀、臺師大社會教育系退休教授王秋絨表示,深坑一生最期盼的三個職位是中華民國好的公立大學校長、國立教育學院院長、教育部部長。他利用出國研究訪談及參與學術論文研討會,長年預備擔任那三個角色該有的專業(yè)智慧及視野,可惜卻與此失之交臂,終生無法突破「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角色。

 

王秋絨表示,綜觀他領了四年公費,付出11倍光陰感恩、報恩的專業(yè)志業(yè)行動,孜孜矻矻,日以繼夜,真可謂蠟炬成灰,淚始乾。在他的專業(yè)生涯中,於民國78年即親筆寫下「所有教育乃是專業(yè)圓熟的行動智慧,恆需立基於文化意識上才得以發(fā)展。」因之,他在走訪五十餘國,三百多個城市之後,希望教育有以下改革:

 

一、    教育部與文化部宜合而為一:先進國家德、法都曾屢次將兩部合而為一,尤其在臺灣更是需要兩個合一,因為分立兩部,以臺灣人的文化慣習,不易互動合作。
二、    國家教育研究院宜仿德國Sponik教育研究院直屬總統(tǒng)府管轄,才可翻轉目前教育研究及政策受「政治意識形態(tài)」之「宰制」,而使所有教育政策、行政、研究、實務回歸與其他社會制度、政治、經濟、宗教、家庭等平等互動,相互影響的狀況。
三、    教育部長、司法部長、銓敘部長宜不受政黨統(tǒng)治,是依黨選舉分配推薦席次,由行政院長任用之。如此,才能不受執(zhí)政政黨偏狹之意識型態(tài)不當影響,而失去正義、公平、高瞻遠矚的發(fā)展、革新契機。
四、    各級高中以下師資最低學歷資格為碩士,並實施分級證照制:仿德法,最低資格為碩士,提高教師待遇,分初、中、高、終身四級制,每十年換照乙次。
五、    審慎從比較教育觀點,改革高中職課程:加深課程的「文言文」部分,加修第二外語(德、英、法、日、西、東南亞語)。
六、    定期進行教育改革,將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放入。

七、    教育部成立「高等教育審議委員會」,逐年減縮各級大專院校50所以下。

 

>> 1111 TUN大學網
university.1111.com.tw/index.asp
>>知名大學聯(lián)合校徵
http://www.myqueenbquilts.com/campusr/
>> 最新職訓補助課→點我
https://is.gd/axnylY
>> 1111家教網
tutor.1111.com.tw/
>> 工作新鮮事都在1111 IG
https://www.instagram.com/1111.com.tw/
>>產學合作 預約人才
https://iacp.1111.com.tw/

 

臺師大講座教授教育學系國科會論文口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