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率5大學展現防疫科研成果 再投6億續推
↑前排左起為長庚大學包家駒校長、成功大學蘇慧貞校長、科技部生科司陳鴻震司長、科技部吳政忠部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張上淳召集人、陽明交通大學林奇宏校長、國防醫學院查岱龍校長。(圖/科技部提供)
科技部25日召開記者會,展現防疫科學研究中心研發重點成果,分別由臺灣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長庚大學暨長庚醫院及國防醫學院,集結各大學跨域研究量能、高防護實驗室平臺與醫學中心場域等三大重要元素,落實「精準健康、精準防疫」。此外,為厚植防疫科研能量,以應對未來新興疫情,再推「防疫科學研究發展及能量建置計畫」,將為期從111到114年,全程約投入6億元。
科技部表示,長期支持新興感染癥研究,從92-94年的SARS專案研究、95-98年的禽流感及新型流感研究、99-108年的臺灣重要新興感染癥研究、到109-112年的對臺灣具威脅性重要及新興感染癥研究,期間投入期經共約20億元。
此次,防疫科學研究中心重點成果包括:監控新冠病毒變異掌握疫情發展、擴大篩檢量能避免疫情擴散、擬定臨床治療指引提昇患者醫療照顧、開發智慧防疫系統優化檢疫效能,及協助防疫相關產業研發及取證。
其中,長庚團隊已開發出精準並能快速檢測人體血清中和抗體效價之檢測試劑,此試劑已獲得緊急授權使用,是未來防疫管制及邊境開放時重要檢測利器,為守護國門的第一道防護網。另外,今年5月間宜蘭遊藝場傳播鏈造成16例確診,陽明交大團隊迅速結合基因體中心高通量核酸檢測系統,進行大規模篩檢找出感染源,成功於1周內阻斷傳播鏈之擴散,堪稱蘭陽地區最強大防疫守門員。
防疫科研中心具跨領域能量,因而能迅速開發出智慧防疫系統,如成大團隊研發新冠肺炎AI影像自動判讀系統,僅需1秒鐘,即可辨識患者是否感染新冠肺炎,準確率逾90%;臺大團隊結合產業共同開發低血氧雲端監測平臺,期能減少新冠肺炎病患發生寧靜缺氧導致猝死的風險。
此外,防疫科研中心已建立高防護實驗室,可進行病毒及變異的研究分析。其中國防團隊更建置生物安全第4等級(P4)及第3等級(P3)等高防護實驗室,以執行病毒培養、鑑定及分析工作。另因應各方快篩試劑、治療藥物及疫苗開發的測試需求,積極培育防疫科技研究人才。
新興傳染病的威脅仍存在,政府對於防疫科技非常重視,未來規劃持續推動「防疫科學研究中心」計畫,以科研力量作為政府防疫的堅強後盾。在全球精準醫療發展趨勢下,科技部持續跨部會推動「臺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方案」,帶動精準健康產業發展,建構臺灣為全球精準健康及科技防疫標竿國家。
為有效防疫,政府除推動防疫科學研究中心及相關計畫外,全臺各大學校院亦致力於產、學、研的多方合作,並超前部署各項因應措施。想知道更多大學資訊,請上1111 TUN大學網查詢。
延伸閱讀:
開學防疫!1人染疫全班匡列 12歲以下1大1小隔離
2成4壓力突破臨界點!44%怕染疫 36%愁打嘸疫苗
限制女性深夜工作違憲 立委提修法保勞工夜間上班權益
住房率低迷 飯店業拋出「零房費」自救
#臺灣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長庚大學#長庚醫院#國防醫學院#科技部#防疫
臺灣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長庚大學長庚醫院國防醫學院科技部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