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造成都市高溫 成大林子平估今夏用電恐破記錄
↑疫情造成都市熱島效應更加嚴重。(圖/成功大學提供)
臺灣今年5月的氣溫屢創新高,用電量不斷攀升,城市高溫化問題不容忽視,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特聘教授林子平說,疫情嚴峻時,愈來愈多人居家辦公或宅在家,排出大量的空調廢熱,使都市氣溫持續上升,這種氣溫升高和用電量增加的惡性循環,在疫情期間恐怕愈來愈嚴重。
林子平說,都市高溫化就跟人發燒一樣,要快速改善這個狀況,民眾能做的事其實不多,但十分有效,就是改變空調的使用行為,例如將空調溫度設定26°C以上,同時開電風扇,體感溫度至少能降2°C,而空調溫度設定每上升1°C,空調耗電量約可減少6%左右。
林子平表示,今年的高溫提早到來,五月底臺北市最高氣溫已達38.2°C,追平臺北氣象站設站以來5月份歷史紀錄,如果疫情持續,對原有都市熱島現象會產生更大的影響。林子平說,室內高溫主要來自於建築物吸收太陽熱輻射,或是室內設備的發熱量,全臺灣空調的使用量在疫情期間增加,今年五月已有多日突破歷年最高用電量的記錄,達到3840萬瓩,就是一個最直接的證明。
雖然疫情影響期間大家避免外出,減少大眾運輸、小客車、摩托車等交通工具的排熱量。但是當愈來愈多人分散在家工作及上課時,住宅的空調使用量將大幅增加,空調吹出來的冷空氣並非憑空生成,而是把室內的熱量「搬運」到戶外交換得來的,因此站在空調的室外機旁,就會感覺到一股熱風吹出,溫度高達45°C左右,這些排熱即是造成臺灣都市高溫化的主因之一。
↑林子平六月出版新書《都市的夏天為什麼愈來愈熱?:圖解都市熱島現象與退燒策略》,探討都市熱島效應的解決之道。(圖/成功大學提供)
林子平指出,「都市熱島」不是一座島,它是比氣候變遷更早被發現的氣候現象,如果在都市、鄉鎮、河岸、林地量測氣溫,再把量測到的溫度畫成等高線圖,會發現都市的溫度最高,就像海中的一座島嶼,稱為「都市熱島」。
都市熱島現象是市區的氣溫比郊區高的現象,原因就是都市的發熱量高於散熱量,當都市的空調、交通的發熱量增加,空氣對流、綠地水域的散熱效果沒有改善時,就像是洗手槽水龍頭的水一直流進來,但排水口流速不變,這時都市蓄積的熱量就如同水位持續上升一樣,造成市區氣溫急劇上升。
林子平是研究「都市熱島」現象的學者,也是都市熱環境及氣候問題的專家。林子平六月甫出版新書《都市的夏天為什麼愈來愈熱?:圖解都市熱島現象與退燒策略》,探討都市熱島效應的解決之道。書中用現象、學理、應用三個篇章,透過生動有趣的圖解及日常生活的經驗,解釋氣候現象所代表的意義,以及都市持續升溫的原因,還有影響人的熱舒適感受的環境與行為因子等。
林子平表示,長期來看,良好的都市規劃、建築設計是讓都市退燒的關鍵,《都市的夏天為什麼愈來愈熱?》一書希望將複雜的科學知識簡化,讓大家關心都市熱島議題並產生興趣,不再忽視每年盛夏的都市高溫現象,也充分了解熱島的成因,及高溫化的可能帶來的影響,進而促進民眾、規劃設計者和政府部門的對話,尋求具體可行的方法來幫我們的城市退燒。
>> 1111 TUN大學網
university.1111.com.tw/index.asp
>>知名大學聯合校徵
http://www.myqueenbquilts.com/campusr/
>> 最新職訓補助課→點我
https://is.gd/axnylY
>> 1111家教網
tutor.1111.com.tw/
>> 工作新鮮事都在1111 IG
https://www.instagram.com/1111.com.tw/
>>產學合作 預約人才
https://iacp.1111.com.tw/
成功大學都市熱島林子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