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钱包最新版本下载

43位臺灣生醫校園大師出列! 誰是生醫學子心中的良師?

新冠疫情衝擊全球,臺灣生技醫藥嶄露鋒芒。
如何延續抗疫優勢、再創亮眼佳績,人才源源不斷是關鍵!
然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生醫人才養成大不易,
臺灣校園需要生醫大師的投入,才能培養更多的人才。
環球生技月刊特別調查讀者心目中的好老師,
43名臺灣生醫校園大師,堅強陣容一字排開,
邁向精準健康科技島的願景,不能沒有他們!

---------------------------------------
專題企畫:環球生技編輯部
問卷調查/資料整理:環球生技月刊資料中心
撰文:環球生技記者 吳培安、彭梓涵、巫芝岳
美術設計:環球生技 林嘉慶、黃黛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內閣5月上任,10月15日行政院隨即拍板「關鍵人才培育及延攬戰略」。國發會表示,臺灣若想在後疫情時代扮演全球經濟發展契機的關鍵力量,「優質人才」將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科技部次長謝達斌表示,臺灣未來想要推動「精準健康」,就必須建構精準健康生態系,而「人才培育」更是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教育部次長劉孟奇也呼應其說法,指出必須根據精準健康涵蓋的診斷、治療到照顧等多面向,培育對應的人才。
 
前科技部長陳良基形容,臺灣科技人才的培育就像一條活水,必須從小朋友的科學幼苗教育,一路延伸到替科學博士進入職場鋪路,才能創造源源不斷的「人才流」。
 
不過,臺灣環境、資金、資源畢竟有限,「人才流」如何獲得正確的導引、流向CP值最大的方向,就需要校園裡的生醫教師領進門、啟發他們,在人才養成的重要階段予以提拔!
 
這些校園生醫大師的存在,正是學子蓬勃成長、勇敢衝刺,一躍成為明日之星的動力。
 
他們不僅具備學術專業,有的在教學上獨具風格,有的研究題材尖端、帶來突破,有的與產業連結緊密、讓學生畢業後就能與職場無縫接軌。
 
科研人才不可中斷!科技部、教育部獻策 
謝達斌於本刊訪問中表示,現在臺灣各界崗位上的人才,在四到六年前就是碩博士生。也就是說,教育要思考的不是現在,而是未來。
 
「必須要『以終為始』規劃未來人才需求,有前瞻的視野、甚至未卜先知,推測臺灣未來10年、20年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進而規劃小學、國高中、大學需要什麼樣的教育體系。」
 
謝達斌說,「這甚至會更進一步地影響到國家未來人民的素質,以及我們國家未來的模樣。」
 
科技部負責推動全國整體科技發展、支援學術研究,新任部長吳政忠也在上任後,於10月推出新政策「2030跨世代年輕學者方案」,明(2021)年編列10億元預算,獎助30~60歲的科研人才,不缺任何一塊。
 
而肩負人才培育重責大任的教育部,也在「關鍵人才培育及延攬戰略」中,承諾將漸進擴充STEM系所每年招生增額10~15%。
 
(編按:STEM為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的統稱。)
 
教育部也將持續在13所大學校院,推動「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系統性課程,透過有經驗的業師親身傳授,將生技創業的文化和能量帶入校園,加速生物技術的創新及產業化,迄今已催生了14家生醫/新農業新創公司的成立。
 
此外,臺灣的一流人才更是讓外國點頭合作的關鍵之一。
 
例如科技部駐以色列科技組參事汪庭安,就憑著一手「人才牌」,促成了六項臺以科研計畫,並成功讓以色列的企業成為科技部博士創新之星計畫(LEAP)的一環,讓臺灣人才得赴以色列學習。
 
最讓人尊敬的臺灣生醫校園大師就在這裡!
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生醫人才的培育更是路途漫漫,除了要有術業專攻、業界實戰經驗,甚至還要精通多個領域,才能成為精準大健康未來的領導人才。為此,校園人才培育更是需要有大師,不斷傳承教育的香火。
 
為了選出讀者心中最尊敬的臺灣生醫校園大師,本刊於今年4月21日至5月3日,進行【臺灣生醫校園大師舉薦】活動,並從本刊讀者資料庫中找出活躍於產業界以及學界人士約180位讀者,舉薦心中的臺灣生醫校園大師,總計收到63則舉薦,統計推選出43名教師。(見文後附錄,資料來源/環球生技)
 
(註:推薦回應需符合以下條件,方可採計:(1) 受舉薦者為「現任」持續教課之講師與教授;(2) 任職於大專院校或以上之高等教育單位;(3) 生技醫療、農業、營養保健等相關授業領域。)
 
本次投票排名前八名,依次為陽明大學解剖學及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李學德副教授、陽明大學生命科學暨基因體科學學系羅清維教授、臺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徐之昇助理教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家維教授、中原大學化學工程系特聘教授張雍、國立成功大學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特聘教授黃玲惠、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楊長賢教授、國立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趙啟宏助理教授,以及其他35位校園生醫大師。
 
生命科學、醫療科技 師資最受重視
在生醫領域研究中,基礎科學和臨床醫學同等重要,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對兩者的重視也反映在專精領域的分布上。(見圖一,圖片來源/環球生技)
 
在受薦者的專精領域部分,受薦次數最多的前五名領域,最多的是生命科學(28.7%),其後是醫療科技(23.1%),第三是醫工與醫材(14.8%),第四是農學(6.5%),藥學(4.6%)和管理(4.6%)則併列第五。
 
其中,因為生命科學是一門以各種科學方法切入生命現象的科學,因此成為受薦教師中專精領域的最大共識;而醫療科技、醫工和醫材,也與臺灣當前積極將AI應用於醫學,以及開發小而美的創新醫材趨勢相呼應。
 
前瞻思維 領航研究發展
而在本刊列舉的八大教師舉薦原因中,佔比最多者為前瞻思維(25%),其次為研究創新(17%),第三為產學連結(14%),第四為授業風格(13%),第五為因材施教(11%)。(見圖二,圖片來源/環球生技)
 
生醫領域趨勢變動快速,如何確定自己在對的趨勢上,是學生最重視的事。
 
因此,對前瞻思維的重視也反映在投票結果中,教師必須具備前瞻思維,從未來的角度思考教育方針是否吻合趨勢,學生是否能超前部署、規劃學習路徑提早抵達目標。
 
同樣的,創新的研究也為學生所重視,教師本身的創新性不僅影響學生的思維,學生未來也有可能承接教師的研究題材,甚至以此為題成立新創公司,將教師的技術透過產學合作實現商品化。
 
本刊亦從舉薦名單中,第一波精選出六位教師,邀請他們分享自己的求學心得,以及如何影響到他們日後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中影響他們最深的事件,並給予年輕生醫學子中肯的建言。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79
全文業經《環球生技月刊》授權刊出,
更多臺灣生醫康產業報導,請鎖定環球生技: https://news.gbimonthly.com
生技大健康生醫生命科學大學校院環球生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