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決定企業EPS 檢視潛在危機創造無限商機
今年世界經濟論壇(WEF)年度主題「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提到,企業不能只追求獲利最大化,而是必須兼顧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追求經濟、社會與環境的永續發展。WEF創辦人蘇瓦布主張,企業應將ESG納入原有的企業體系之中,弭平過往偏重於財務指標的失衡天秤,使企業能以「循環經濟」的思考模式來做長遠佈局規劃。
ESG指的是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與企業治理(Governance),事實上,近年臺灣企業界無不致力於遵循CSR(企業社會責任),以證明自家企業與市場脈動、國際趨勢與時俱進,擁有CSR報告書,才等於具備合作機會的入門票;而現在,揭露ESG資訊、編制永續報告書,已成為另一項正興起的企業運動,為企業生存帶來重大改革。
以往企業營運最看重EPS(每股稅後盈餘),然而根據今年世界經濟論壇(WEF)的《2020全球風險報告》,其指出前五大可能性風險:極端氣候事件、氣候行動失敗、重大自然災害、生物多樣性損失、人為環境災害,全部皆為環境風險;若以前五大風險衝擊性排序,前五名除了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之外,也全是環境災害。因此,國際清算銀行(BIS)甚至以「綠天鵝(Green Swan)」一新名詞,來示警氣候變遷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危機。
全球最大主權基金、擁有超過上兆美元資產的「挪威財富主權基金」(GPFG),對臺投資近150億美元,其內部所設立的道德委員會,嚴格檢視所投資的企業,只要企業一違反ESG原則,即被列為黑名單,至2019年已撤資近300家企業,光2019年就撤資了超過40家企業。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 林由敏表示,全球越來越多具指標性的基金,更著重於企業的ESG表現,未來企業都必須投注心力於ESG的達成率,透過內部ESG檢視,不僅能讓企業看到自己的危機,也能創造出商機!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將於2020年11月25日(週三)舉辦「後疫情時代的ESG國際趨勢—新關注焦點與新商業模式」講座,邀請到中華開發金控 張立荃資深副總,分享如何找出與企業價值體系相符並可實踐的ESG原則,讓股東願意投入資金、客戶願意買單,使企業品牌邁向永續經營之路。
ESGE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