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教授帶來美國教職薪水的第一手資訊
遭遇困境,面對問題
「做好每件小事情,就會成功。」
純二類組出身的Tim在 31歲決定念Ph.D.遭遇的第一個困境,是所有的生命科學的背景知識都缺乏,只好在約翰霍普金斯從大二的課開始修起。身邊的同學從一開始18歲,後來進階到研究所的課程,身邊的同學也不過23歲。「我31歲才終於搞清楚DNA的四個鹼基,各位在座的都比我強。」Tim如此說。
作為一個Ph.D. 擁有研究的熱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但這份熱情往往消退得特別快,Tim認為關鍵在於有沒有自己找到想做的題目與研究方向。Tim以自身經(jīng)驗提出一個跳出傳統(tǒng)思維框架的想法,他認為一個Ph.D. 研究生不應該單向接受從指導教授來的研究題目與研究指令,等著被教育。相反的,研究生應該獨立思考研究方向,試著說服甚至教育自己的指導教授接受自己的想法 : 為什麼選擇這個題目,為什麼要這樣做,開創(chuàng)性在哪裡,我們實驗室有什麼獨特的優(yōu)勢可以追逐這個題目,合作對象在哪裡?這是一個是否能成為獨立研究學者的關鍵。坊間流行翻轉教室,而Tim 訓練研究生,是用翻轉實驗室。試想,如果能夠說服教授一起追逐自己提出的研究方向,不但自己會熱情動力爆表,研究可能在短時間內取得重大進展,且一旦位居獨立研究職務,更可駕輕就熟提出很多原創(chuàng)性研究,順利爭取到研究經(jīng)費。Tim強調這就是他與同儕不同的地方,很大一部分受惠於美國工業(yè)界五年的訓練。
要做老闆意想不到的事也很重要,不是老闆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當想到什麼可能可行的,審慎評估後,就當放膽去做。當年Tim有個原創(chuàng)想法,為了說服指導教授,他拿自己的錢出來買材料做了實驗還把要投稿期刊的手稿寫好了,靠著高水準的手稿說服了指導教授,最後文章發(fā)在 Biophysical Journal 上。同樣的主動出擊模式也讓在當博士後研究員的Tim很快發(fā)表了文章,在 Nano Letters 的論文不但讓當時的老闆大為讚賞,也讓Tim得到兩個美國專利,R&D 100 Award,以及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頒給博士後的論文獎。但是做老闆意想不到的事並不是真的天馬行空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在做實驗之前就應當規(guī)劃要如何發(fā)表,才不會寫手稿時才發(fā)現(xiàn)實驗缺了好多。當架構清楚了,才會知道哪些實驗是該做的。同樣的,Tim強力建議博士後研究員到職的第一天就應該開始想著未來要投怎樣的教職缺。
「臺灣的教育非常缺乏『如何批評』,認為這樣會傷感情。」Tim一針見血指出,許多臺灣學生到了美國才開始花很多時間練習如何在會議中提出好問題和面對別人尖鋭的批評。專心聽,問好的問題,這需要不斷的練習。Tim反覆地強調,同學們一定要及早開始練習「You should act like a professor before you are a professor.」人生的考試從來沒有停止,離開教室就是會議室 (meeting room),提出問題與回答問題也是一種考試。Tim指出,在一個數(shù)十人數(shù)百人甚至數(shù)千人的會議上,以清晰的口齒問個令人叫絕的問題,絕對會讓人印象深刻。問好問題在尋找博士後研究員職位以及助理教授職位同樣重要,Tim以多年的經(jīng)驗強調,在美國應徵工作絕不是老闆單方向審核你,你也要審核這個老闆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審核的方式就是問問題。
↑近60位學員慕名而來參與葉信志教授的講座
如何準備自己,如何立足,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站在巨人肩膀上能夠看得更遠。」
對於Tim來說,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第一個亞裔校長田長霖,就是那位巨人。在《田長霖的柏克萊之路—華裔校長的輝煌歲月》這本書中,Tim得到許多啟發(fā)。
書中提到選擇題目的重要性,田長霖當初剛到美國時原本想念的是熱對流,後來因為教授的堅持,最後念了當時非常冷門的熱輻射。然而這也是改變田長霖一生的契機,日後田長霖在熱輻射上嶄露頭角,成為一流的學者。書中也提到在美國可能擁有「驚人的機會」,田長霖以華人之姿在1990到1996年 (註三) 擔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校長。即便田長霖來到臺灣時國共內戰(zhàn)已結束,臺大機械畢業(yè)後到美國念書更是稱不上「難民」,但田長霖曾多次在受訪時謙稱自己來美時是難民。Tim認為田長霖擁有「難民之心」是一種破釜沉舟的心態(tài),這個心態(tài)是他成功的一大要素。
「請問你做過最具原創(chuàng)性的研究是什麼?這是我當初 interview 遇到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我不但要解釋我的研究,還要提出為什麼我的研究具有原創(chuàng)性!」Tim以自己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提出在美國求職過程中遇到的情況。Tim認為培養(yǎng)獨立思考與推理的能力,開創(chuàng)突破性的獨創(chuàng)思想與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要成為美國研究型大學的教授,Tim特別強調寫作的技巧與公開演講的能力。好的寫作技巧並無捷徑,靠的是嚴謹?shù)膶懽鲬B(tài)度及經(jīng)年累月的練習。在其助理教授六年中,大量時間是花在研究計畫申請上,是無法請人代勞的。能當上研究型大學助理教授的學者,在研究創(chuàng)新上絕對都是一時之選。但能否在五、六年後在競爭激烈的學術界存活,寫作能力絕對是一個關鍵。大家都知道好的演講不外乎從頭到尾都能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但我們科技人卻常常無法做到這一點。Tim指出這其中的盲點在於,我們不瞭解我們事實上在導一齣劇。一場好的演講如同一齣戲,一齣好的戲,在於情節(jié)清楚緊湊連貫,讓人回味。Tim強調他是跳脫學者的框架,以導演的角度來看待他的學術演講。做為一個非美語母語的講者,自覺比不上母語講者的憂慮是長見的。Tim以自身經(jīng)驗指出,一個沒有準備的母語講者事實上是絕對比不上一個準備充分的非母語講者,所以外國學生千萬不要妄自菲薄。
帶領後輩如大學生、專題生 (Mentoring junior employees) 的領導能力,這在念Ph.D.時就該開始訓練了。大家都知道,想要坐到領導的位子,就應培養(yǎng)領導能力,但東西方做法大不相同。Tim舉個例子,西方培養(yǎng)領導能力,竟是從小學生擺攤賣爆米花募款開始。能夠說服別人把錢從口袋裡拿出來去幫助你成就一件你想要做的事,是不折不扣的領導才能,這也是全美各校校長以及政界領袖天天在做的事,但在東方社會學生募款會被視為不務正業(yè)。另一個例子是 Tim在約翰霍普金斯做博士生時就自發(fā)地替暑期幫助他作實驗的高中生寫申請大學推薦信。「我總是比同儕快一步」「為什麼要等到坐上教授的位置,才想到該怎麼替人寫推薦信?法律也沒禁止博士生替人寫推薦信啊。」Tim如此說。Tim強調,他自發(fā)做這些事,都是為了訓練自己。
找到方向,走自己的路
一位正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Ph.D.的臺灣學生,在社群上提出自己目前遇到的困境,他的問題及態(tài)度吸引了Tim。這位做 bioinformatics 的優(yōu)秀學生在人生的分岔口上,對於以後要往業(yè)界就業(yè)或是留在學術圈尋找博士後研究員職缺感到徬徨,原本的規(guī)劃是尋找博士後研究員 (computational biology) 再找教授缺 (faculty position),但目前美國的學術環(huán)境對助理教授越來越不利,而到處都有難以望其項背又非常努力的高手,擔心自己能否在這樣的競爭下脫穎而出。如果去業(yè)界,又怕產(chǎn)業(yè)風潮來去匆匆自己很快被裁員。
Tim感嘆今日網(wǎng)路氛圍勸人不要做某事的多,鼓勵人做某事的少,當人人都對進學術圈抱著負面看法時,Tim獨排眾議地勸進。「It is a very rewarding job!」「在我追求的路上,是沒在管別人想什麼。」Tim如此說。當初Tim跟近百個美國本土菁英競爭,在跟德州大學毫無淵源,沒有認識任何一位系上教授,也無有力人士請託的情況下,居然在系上投票中第一順位勝出,只靠著信心跟一篇打動人心的演說,這就是美國驚人的機會。每個人該走的路,應該冒的風險本來就不一樣。與其拿捏不定,不如專心把眼前該做的事好好做好,一關關的過。未來有什麼機緣,做什麼題目,是測不準的,但上天會把幫助你的人,適當?shù)臋C會,就放在你旁邊。無論做什麼事都有風險,當初Tim博士班五年的薪水等同於業(yè)界一年的薪水,尋找教職不順利時也想過是不是又要回到工業(yè)界,這就是Tim當初冒的風險。「人生不就是不要怕跟不要悔嗎?」Tim如此說。Tim強調他來座談,就是來勸進的。「提供第一手資料」是最好的方法。
「做的每個決定,走的每條路都有風險,我會怕的時候,多半頭已經(jīng)洗下去了,既然已經(jīng)洗下去,就洗完它。」Tim笑稱自己也保有些破釜沉舟的難民之心。「It is a very rewarding job!」Tim在對與會者的鼓勵與祝福聲中,結束了這次激勵人心的座談。
↑許多學員備受激勵,於會後把握良機圍繞著Tim向他請益
註一 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 相當於臺灣的大學約聘講師,Assistant Professor 等同助理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則為副教授。Tenure track 指預備終身教職,Tenured 指終身教職。
註二 美國學制與臺灣不同,美國大學一學年 (Academic Year) 約是九個月,開學日約八月底至九月初,並於次年的五月結束。
註三 田長霖於1996年宣布在1997年6月30日前辭去校長一職,實際卸任校長為1997年。
撰文 / 陳煒堯 |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科技研究所 拍攝 / 張宴菱 |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全文已獲BioGroup生物科技人才交流平臺授權刊登)https://twbiogroup.org/scienceList2.aspx?pn=60
>> 按讚加入1111粉絲團 活動不漏接
www.myqueenbquilts.com/102448/
>> 加入1111 Line好友 掌握求職快訊
www.myqueenbquilts.com/102450/
>> 工作新鮮事 都在1111 IG
www.myqueenbquilts.com/102449/
>> 最新職訓補助課-點我
https://is.gd/axnylY
>> 產(chǎn)學合作 預約人才
www.myqueenbquilts.com/12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