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國內就業市場連帶緊縮,因應新鮮人「畢業即失業」的恐慌情緒,勞動部日前祭出六大措施,效果卻是有待商榷,引起各界熱議。現任新北市議員、民進黨中央黨部發言人戴瑋姍於1111人力銀行「搶救青年失業1起來」直播節目中表示,政府鼓勵青年就業,政策仍算是個誘因,不能夠說完全沒效果,然而,弱勢族群無法領取補助的可能性大,呼籲政府遊說企業釋放名額給年輕人、擔任輔導角色,協助產業、就業良性循環。
年輕人多從事服務業 應更寬廣去嘗試
談及政策激勵動能是否足夠,戴瑋姍指出,在本次疫情之下,大部分減少的職缺集中於旅宿、餐飲等服務業,對於年輕人來說,踏入職場第一時間想到的產業都已經萎縮,自然比較沒有動力去求職,以前曾聽許多製造業老闆抱怨找不到人,顯示年輕人可能相對希望從事坐辦公室、不須風吹雨淋的工作,本次政策即是鼓勵大家更寬廣地去嘗試。
與22K不同 避免造成薪資定錨
針對常與本次政策做比較的22K政策,戴瑋姍表示,22K政策是真的幫企業付出前幾個月的薪水,本次政策則偏向鼓勵性質,只要你出去工作,就給你一些獎金,因為不希望重蹈22K政策覆轍,因此採用獎勵方式,避免造成薪資定錨。
名額落差大 弱勢領嘸補助
至於補助先搶先贏,會不會弱勢族群反而領不到?戴瑋姍坦言,發生機率不小,畢竟28萬名畢業生與8萬個名額,落差很大,且求職就是好的先被挑走,「好」的背後可能是家庭經濟狀況較佳、資源較多等,資源相對弱勢的族群,可能比較沒有機會領到補助金。
政府應遊說企業釋放職缺
戴瑋姍指出,在今年職缺減少的狀況下,企業可能更想找有經驗的,或是部分中小企業真的人力不足,甚至沒有人資部門,無法好好培訓新鮮人,呼籲政府不僅面向勞工,也要面向企業,除了遊說企業釋放職缺給年輕人之外,更要做好輔導角色,協助企業培訓新鮮人,幫助產業、就業良性循環。
>> 最新職訓補助課-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