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7日宣布,放寬製造業與技術服務業紓困門檻,原要求申請用戶須將金今年1至6月營收與過往兩年同期營收相比較,營收需下滑達50%才符合艱困企業的標準,現則改為不限同期,工業局評估原先因有至少七成以上工具機業者適用,此次放寬政策是為將受惠產業更全面化。
讓申請產業「看的到、吃的到」
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於記者上指出,讓申請紓困補助的產業都能「看的到、吃的到」。原營收衰退的50%原則不放寬,改為「再放寬」,將比較期延伸至今年1至6月任一個月的營收,與2018年、2019年二年內的任意一個月相比,營收減少50%者,即可被認定為「艱困企業」。
經濟部長沈榮津日前表示,因考量到中美貿易戰與新冠疫情,對產業所造成的衝擊,經濟部為了協調產業,將會研議放寬工具機、機械等企業的紓困補助門檻,協助艱困企業降低營收標準比例。
工業局數據則指出,約有73%工具機業者今年1-2月的營收較去年衰退五成,符合原本設定的紓困門檻,因此決議維持原本的50%標準,僅鬆綁比較基期就能照顧艱困企業。根據統計,依照舊制,工具機業者原先已有73%適用紓困方案,金屬模具業也有57%適用,在放寬比較基礎後,應可全面照顧到受影響業者。
預計將有30萬名員工受惠
經濟部目前規劃的艱困企業薪資補貼與營運資金補貼中,已經編列197億元,預計將有30萬名員工可以受惠,提供薪資補貼4成、每人每月上限2萬元,補貼4月至6月共三個月,減輕企業發薪成本;也提供一次性營運資金補貼,依照員工人數發放,每人1萬元,減輕營運成本,二者可同時申請。工業局表示,若後續編列的197億元預算不足,將會再與政院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