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經濟移民法方向對了 明訂數字化目標才是關鍵
記者洪近空/特稿
國發會提出《新經濟移民法》草案,準備在立法院新會期排入優先議程,如果政府決心一如他們所說的那樣強大,此法可望在11月24日投票日前通過三讀,明年起實施。臺灣經濟動能將會有一番新的面貌。
這面貌會是如何?具體還很難說,法律層面來看立意都是良善的,把國際上具有專業的、特殊技能的人才,只要是臺灣需要的,就放寬移民門檻讓他們進來,一方面以他們具有的專才為臺灣社會做出貢獻,提升臺灣的國際競爭力,另方面也可以減緩臺灣因為少子化、高齡化造成的人口危機,可謂一舉數得。
只是,魔鬼一向藏在細節裡,再怎麼立意良善的法律,到了不對的人手上,總是能變成他們行惡的工具,把臺灣搞得汙煙障氣。看倌還記不記得2005年的「高雄捷運泰勞暴動事件」?
為了興建高雄捷運而引進的數百位泰籍勞工,因為長期遭到嚴苛管理、剝削而集體暴動,最後查出勞委會涉嫌圖利8億多元的弊案,雖然最後涉案人包括前總統府副秘書長陳哲男、總統府顧問陳敏賢在內,都因證據不足判了無罪,但此事的壞印象深植人心,貪腐成為當時檯面上所有政治人物的印記。
過去壞印象,不代表未來該做的事就不用去做了,只是防弊的問題必須更嚴肅面對。《新經濟移民法》希望放寬的,從高端專業人才、特殊專業人才到中等技術人才,各應該有名額的限制,總額部份應該在不排擠本國人民原有資源、造成臺灣社會最小影響的前提下訂定。
最高端的人才,以及特殊專業人才方面,本身能提供臺灣的資源,應遠大於實際占用臺灣有限資源。這部份高端人口如諾貝爾獎得主、全球千大企業家、知名大學教授、世足球隊總教練等等,願意移民者理論上每年應不滿百人,就算直接給他全家都移民過來,相信臺灣人民不太會有意見。
比較需要注意的是中階的技術人才,有些僑生在臺灣習得一技之長,有很高意願留下來貢獻所學,這部份青壯人口是臺灣為解決人口危機所需,門檻應該不要設得太高,一定期間的穩定就業後給予永久居留權,這部份以每年數千至萬餘人或較為理想。
臺灣社會治安穩定,氣溫宜人又好山好水,人民對外國人極為親切,一向頗受好評,加上世界數一數二的健保制度,即便號稱臺灣人是「全世界最會靠北的民族」,也無礙於世界各國對臺灣的認識與喜愛。
過去30年的外勞政策,引進的是社經地位較低的勞工,期盼接下來的「新經濟移民」能帶來一股正面、向上的積極力量,給臺灣社會新的動力,與國際接軌,展現全新的經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