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黑數多?勞基法愈修愈嚴 工時仍偏高
一例一休勞檢機制在7月開始,但修法至今已屆半年,外界雜音仍無法平息,修法聲浪始終不斷,立法委員林岱樺,於昨(7/6)召開「105年勞基法修正後-執行現況檢討公聽會」,邀請產、官、學、民等代表與會,搜羅各界意見以作為修法方向參考。
林岱樺指出,一例一休當初的立意是好的,但中小企業的因應轉型腳步跟不上,為解決全臺企業所面臨的執行困境,因此有了這場公聽會,以作為將來修法配套的重要參考。她表示個人抱持的原則不變,包括周休二日以及一例一休的立場依舊,但期盼加班總時數能上調至54小時,並以此為修法方向,爭取更多的彈性運用。
與會的1111人力銀行副總李大華建議,修法前應了解各行各業的「業態差異」,避免齊頭式修法而導致企業經營困難。特別是勞基法前身為工廠法,但是目前服務業等產業數量大幅提升,應該另設產業專章,讓勞基法能夠因應各產業的情況。
在場的勞動部專門委員王雅芬表示,臺灣的勞動市場需要轉型,人力不足與一例一休要切割討論,其實一例一休制度,對大企業並無影響,其福利制度早已優於勞基法,因此無適應問題;而會衍生問題的主因在於,許多中小企業對於勞基法不熟悉,才會出現「加班費計算複雜」的聲音。
另外還有謠傳一例一休不能加班?她也澄清表示,目前通過的版本,在休息日是可以透過「勞工協商」而加班,在休息日要求勞工出勤,反應在加班費上很合理,「以量制價」讓勞工得到應有的報酬,這才是修法的真正用意。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在會上建議,改善臺灣勞動環境,必須先從提升薪資著手,可用「雙軌制」,除了一軌採用符合勞動部的規定外,另一軌可由企業採取「自主管理」,由企業從利潤中提撥固定比例回饋金放在帳戶中,作為加班費、加薪的回饋基金。 而出席的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邱駿彥坦言,目前「變形工時」已提供雇主很周全的人事安排,嚴格來講「一例一休不需要修法」。他更指出,企業依照勞基法是採用最低工作基準,而會造成這麼多紛擾主要仍歸咎於低薪環境,造成人才持續外流,目前約有72.4萬名臺灣人在海外工作,這才是重要警訊。
全國產業總工會副主任徐于表示,從一例一休到周休二日,即使勞基法修法趨嚴,臺灣的總工時在全世界國家排名仍偏高,這代表在執行方面仍有黑數,雇主依然不斷把成本轉嫁給勞工。